找到相关内容888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

    处于被打压、排斥的境地。不象在印度本土,因解脱轮迴的出世观念是印度文化的一大特质,故包括佛教僧团及其他外道教派,都受民众、王权的尊重,且各类修行人的自身组织可以独立完善地存在于社会制度和君主王权之外。而...

    衍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370584193.html
  • 如是斋琐议

    出世间(《灯录》作“世间出世天中天”)。时人不会此中意,打著南边与(《灯录》作“动”)北边。若觅法,鸡足山头(《灯录》作“中”)问迦叶。见说传(《灯录》作“大士持”)衣在彼(《灯录》作“此”)中,无心...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284362.html
  •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

    的层次,主张众人应该过好人世间的生活,并要积极去尽人世间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在世间的道德伦理层次净化人类的心灵;另一方面,人生佛教还有出世的层次,即要求众人去除贪欲与执著,“发无上圆觉的大心,起普度众生...

    李万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184661.html
  • 譬喻----佛教的善巧与美妙

    ,次第及于一切大地;以此比喻佛之出世,顺次教化菩萨、缘觉、声闻与根机低浅者,称为华严经三照、华严三照。(2)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载,从牛出乳,依其精制程度,顺序可得酪、生酥、熟酥、醍醐;以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285031.html
  •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

    其《安乐集》中又云:   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能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

    张先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685038.html
  • 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

    奋斗着。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一种社会理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些讲求“出世”的各个宗教究竟有什么关系?是与我们根本无关呢?还是我们应当参与的份内之事呢?   从宗教学的立场上看,我们各大宗教参与和谐...

    段德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0885334.html
  •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以《灵峰宗论》为中心

    乃不谤佛,取所著辟佛论焚之。”二十岁诠释《论语》,其中“天下归仁”之句,令其展转费思,以至“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后来又于父丧期间,听闻《地藏本愿经》而萌发出世之心。二十二岁开始,“专志念佛...

    周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1685348.html
  • 宗教学研究概论

    所大学及5所短期大学等。   净土真宗由亲鸾(1173—1262)所创,属净土宗的衍生宗派,在教义上自成一体。亲鸾逆诸家而动,否定僧人的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在绝对信仰佛陀本愿力的前提下,确立了“信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15385415.html
  •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提交“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

    或教徒,以六字之音或不言而喻之巧妙示现大乘佛法之无上类品,当时正处于智慧自显的时代;第三地,为化身佛地。在兜率天(六欲天之一),教祖金刚总持显现金刚萨埵智慧幻身,向出世之善缘者、诸菩萨、成就者、智慧空...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4885643.html
  •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析

    。锡兰等地律风,虽有切近人生者,然侧尚离欲出世,对人世资生物用及人群治理救济均鲜积极的心行。西藏密宗对资生济众虽较有积极精神,然以习修欲界天身而迷信多神,甚违近代思想。日本真宗似为开末法人生佛教之最...最终将出世的佛教,还原为既能出世又能入世,而且根基落在入世的佛教方面,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土导思想。其现代意义则是改善已经失去的人心,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水平,由是重构当机的佛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并且成为佛教...

    黄夏年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886346.html